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news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中国共产党的湖北故事 | 周宗锟:“我们把北斗定轨精度做到了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量:

       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现场,五位在湖北生活、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一位外国友人逐一上台,面对近30个国家的170余名政党领导人,他们从百姓的视角生动讲述了六个奋斗故事。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团队成员周宗锟分享了他和“北斗”的故事。

      说起北斗,大家都会想到北方天空中最明亮的7颗星星,它们被命名为“北斗七星”。这一星座,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指引方向、辨明四季。现代社会对时空信息的需求,更甚于古代。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恰如其分。

       30年前,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命名北斗。20年前,北斗一号开通。11年前,北斗二号组网成功。中国人实现卫星导航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经30年。

       2020年7月31日,这一天对于周宗锟而言,是终生难忘的一天。“当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我们整个实验室爆发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欢呼声,经久不息,那是对三代‘北斗人’最高的礼赞。”

全体.png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全教职工合影)

周宗锟深知,成功远不是这么简单。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北斗卫星发射之前,大多数的空间频率资源已经被占据,仅剩的频率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定,先到先得,过期作废。而在当时,2007年4月17日,是北斗卫星申报频率的最后期限。4月11日,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在发射前突然发生故障,之后的3天3夜里,北斗人不眠不休,进行抢修。14号凌晨4点,火箭终于在最后的时间窗口升空。16日晚上8点,距离申报频率失效仅剩4小时,卫星信号终于从两万公里外的太空传回来。

“那一刻,常年沉默的‘北斗人’放声地哭、放声地笑。中国人,终究把星空资源紧紧握在了自己手中。”周宗锟提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时段,依然振奋不已。

正是像周宗锟团队这样的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如今,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团队已把北斗的定位精度做到了1毫米级别,这是卫星定位技术的极限精度,同时,团队也把北斗的定轨精度做到了国际组织公认的世界第一。


图片.jpeg

(▲武汉光谷北斗导航产业链企业达730多家)

依托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团队的研发技术,湖北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北斗产业聚集地;在武汉车谷,利用“北斗”成功实现了汽车自动驾驶和亚米级的定位;在武汉光谷,北斗导航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730多家,它们在北斗的“星光”下、在湖北厚实的科技土壤里茁壮成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所说,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合作共赢的“北斗”种子已经播撒在了一带一路国家,兼容开放的“北斗”标准,也成功写进了国际组织。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大有可为。

周宗锟.jpeg



来源:长江云新闻;监制:洪燕;编审:梁延 柳芳  邓国辉;文案:邹敏;设计:王思思;视频:解清 吴松 洪昕

见网页:https://m.hbtv.com.cn/p/2421625.html